#生死學堂 #周燕雯 1:傷心可以不一樣
文:#陳曉蕾
「親人過身,可以有不同反應,像這房間開了冷氣,有些人還要搧涼,有些人已拿出披肩保暖。每一個人對不同情況反應可以不同,不要覺得我冷淡一點,或是他傷感一點,便是他比我叻,或者是我不足。」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周燕雯輕輕說。
在場聽眾都非常安靜。周燕雯曾經開辦香港首間社區善別輔導服務中心,無論昔日作為社工,或者後來投身教學及研究工作,一直是善別輔導的權威專家,最近並被推選為國際死亡研究小組(International Workgroup on Death, Dying and Bereavement) 的主席。
「男人是否比較冷漠?其實有研究指出男性荷爾蒙會令哀傷的感受較淡,所以如果批評丈夫、爸爸等冷漠,是不公平的。」周燕雯說起一件往事:
曾經有一個家庭,孩子去世了,爸爸還可以辦了很多事情,包括去學校搞手續等等,媽媽就不斷哭,沒法生活。媽媽來找周燕雯,大罵:「我沒了兒子是傷痛,但我也沒有了一個疼我的老公。想不到我老公竟然那麼無情,孩子死了也無動於衷!」
她最生氣是丈夫還想行房,說快點再生孩子,就可以解決「問題」 —這幾乎令婚姻出現危機。
於是周燕雯嘗試讓她知道,男人和女人並不一樣。她對著現場聽眾說:「問問大家:如果一對夫婦進來,頭頂的的燈突然掉下來,你猜太太會說甚麼?」
參加者:「好彩無受傷!」
參加者:「點解會咁㗎?」
參加者:「盞燈邊個裝得唔好?」
周燕雯帶笑回應:「 女人會說這些,那男人呢?」
旁邊的主持人謝建泉醫生馬上說:「老婆有無嚇親你呀?」
原來美國的心理學家指出:女人會問原因,在問題上糾纏,諗前諗後,但男人通常會想怎處理——拿掃帚來,或者立即處理太太的情緒。由於兩夫婦的態度不同,不一定能欣賞對方。
周燕雯解釋兩夫妻不同反應是好的,有人會分折問題,有人會去處理,這組合令家庭維持平衡。如果孩子死了,爸媽都很傷心,會發生甚麼事?澳門曾經有一位小朋友在醫院急病過身,那父母走上醫院天台跳下來死掉。
她教大家:「我們要接受不同的反應,明白一個人最重要是用心聽,始終不是當事人,不會真正明白,要用開放的態度:你爸爸過身,有甚麼感覺?盡量讓他說,就算你不明白,肯去聆聽,他已經感受到你的支持。同時我們聽得多,慢慢就更有能力感同身受。」
.
《生死學堂》由香港安寧療護基金會資助,第一年由生死教育學會與大銀合辦,一連十二堂已結集成書。
歡迎購買電子書
https://play.google.com/store/books/details/%E9%99%B3%E6%9B%89%E8%95%BE_%E7%94%9F%E6%AD%BB%E5%AD%B8%E5%A0%82?id=F-b8DwAAQBAJ&hl=zh_HK&fbclid=IwAR2vIzZpprDKiX6dBmHySBd1ZxQr2Ftl9aQkPpkSSGX_mvedXApBetPUGBc
紙本剩下不足100本,可網購bigsilver.org或來油麻地大人站買
.
#生死學堂......
紙本剩下不足100本,可網購bigsilver.org或來油麻地大人站買
.
#生死學堂